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笨的N次方 博客

吸收正能量 传递正能量

 
 
 

日志

 
 

一分四十九秒(下). 827征文(21 )  

2010-08-24 14:38:06|  分类: 827征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引用

防字6042147 一分四十九秒(下). 827征文(21 )

8.27征文(21)

2147 一分四十九秒(下). 827征文(21 ) - 防字604 - 防字604

                                      (摄影:云石) 

天上人间(七)

—— 一分四十九秒(下)

八二七的夜晚,我提前坐进了观众席,静静地等候,等侯着那柄雪藏了180天的长剑--“一分四十九秒”。

六点二十分,大部分观众已经入席,此时大约只有七成上座率,我开始有些担心。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大厅观看“知青墙”。那里的老照片从下午开始,一直吸引了很多知青驻足停留。

六点三十分,最后一批观众姗姗来迟,他们踩着钟点走进剧场。由于人流较大,行走缓慢,两侧的通道显得有些拥挤。

  全场所有的灯光突然同时熄灭,只有分布各处的摄像机设备一跳一跳闪烁着红光。一些战友等待拍摄的相机、手机屏幕也亮了起来,星星点点散布四周。前台音响视频控制操作的几台电脑屏幕映出微弱的光亮。此刻,观众席内议论,打招呼,嘈杂的声音没有减弱。我盯着漆黑一团的大舞台,用余光注意着剧场内观众的动态,开始紧张起来。

 一阵钟声从远处传来……是“东方红”。

钟声传来缓慢而平和的单音符旋律,似乎从幕后慢慢涌动出来。透穿刚刚熄灭了灯火的舞台,划破暗夜,向观众席一千多知青战友的周围缓缓流泻。

那是久违了的一个历史回响。我似乎听到了1970年前后每天早上响起的“起床号”。“答滴滴答 滴答答滴……”

场内的黑暗和音乐引领我走回北大荒。

音乐永远可以启迪人们丰富的想象。或许,每一个观众此际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来自四十年前的一种旋律,一种声响,或为风啸,或为虫鸣,或为万籁无声的一种寂静。。

停顿,停顿两秒钟。

下面将响起什么音乐?是“东方红”,还是“红旗颂”?这两段具有时代标志的作品必选其一,我猜想着。

 

一片黑暗依然静默……

忽然,像海潮一样的声响由轻至重,由远而近,排山倒海,从密布剧场四周的音响设备中向剧场内隆隆滚来。

 “东方红”,是“东方红”。

双管编制翻两番的大型交响乐队奏出的音乐,震耳欲聋。

不是音乐,是轰鸣,是地震,是万潮奔涌,是海呼山动。是催动所有人的震撼,是他们相随半生的旋律,是顽强不屈的生命?还是散落人生历程的点点印记?

 “序幕”的音乐以超力度的艺术夸张和渲染力,一下子把剧场变成大气场。此时,几乎没有人可以摆脱。

旋律和音响笼罩一切。剧场内所有的喧哗,嘈杂,躁动,被收敛,被淹没,顿时化为无音无形。

其实,我最不喜欢“东方红”。

“东方红”是一首 “红色圣歌”。“他是人民大救星”之类的反复咏唱,成为现代迷信的始作俑者之一。

但此刻我很喜欢“东方红”,尤其是作为交响乐的“东方红”。这首曲子伴随我们走过近半个世纪,曾经作为一代人的生命主旋律。激越、昂扬,激情澎湃。

 “东方红”曾经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他鼓舞和支持着我们这代人意气风发,在生命的绝境顽强不屈,生生不息。几十年来,这曲“东方红”曾经支撑过我们贫乏孱弱的精神躯体。

“东方红”也是一道绝杀令,在那个红色年代里,这样强悍的旋律曾经吞没一切,抹杀任何自由思想的空间和领域。

“东方红”,充满理想,憧憬,曾经是我的理想和浪漫。

“东方红”充满狂热,蒙昧。曾经是我的苦难和悲情。

我们在“东方红”的旋律中生,又在这一旋律中被淹没,直至获得新生。这一瞬间,我突然感到,它就是我们知青的“命运交响曲”。

东方红乐曲转弱,一抹神来之笔接踵而来。

604广播站”,“604广播站”,高音喇叭中男女广播员熟悉的画外音:“604广播站现在开始第三次播音。”

  这是四十年前的呼唤。

此刻你在哪儿?在食堂,还是在宿舍,在田野,还是在车间?通过时光隧道,一千余名观众瞬间都能找到四十年前曾经自己停驻过的某一个地方。我相信,这一刻,很多人在寻找昔日的某个场景或角落,也许有人会抑不住激动,黯然泪下。

此时,我惊奇地发现,所有在通道上寻找座位的观众不约而同停住脚步。他们听到604的大喇叭,刹那间也被推进了时空的漩涡,走不动了。

我看了看时间,一分零二秒。

604广播站两位主持人具有穿透力带有磁性魅力的呼唤牵动了所有观众凝神瞩目。

第二天,网络上“二条”的一个帖子连用六个感叹号评价604广播站。

 “震撼!震撼!只有震撼!!!604广播站,真棒!”

这个评语说出了我亲历现场的真切感受。

 

下面为播音实录:

女播音员:“今天是2009827日,星期四,现在开始第三次播音。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男)现场直播《六十团知青下乡40周年联谊活动文艺演出》实况。

(女)今天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齐齐哈尔的知青代表和前进农场领导、老职工代表近900 人,齐聚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礼堂。这是30年来六十团知青规模最大的一次联谊活动。会场上欢歌笑语、喜气洋洋。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把信号切到演出现场……

 

场内灯光启动,猩红色的大帷幕拉开。衣着鲜艳的主持人登台。大舞台梯阶上站满一百多名演员的红黄白三色服装,在各种舞台高倍灯光的照耀下炫丽夺目,熠熠生辉。

音乐响起……

一分四十九秒,往返四十年。只觉得留给我的时间短了点。

结束了这段短暂的时光之旅,转到八二七晚七时许的中央党校大剧场,我长长松了一口气。

抬头环顾,剧场内秩序井然,一片安静。一层大厅黑压压坐满了观众,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耳语,没有人走动。除了专业音乐会,我没见过这种场面。仿佛刚才所有的观众一起参加了一分四十九秒的现场演出。正如后来江海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所说:“在台下的我,却是台上的主角”。他们还很难一下子从情景中走出来……

关于“序幕”制作的幕后故事,请见夏子文撰写的回忆片段。

        

下篇预告:“悲怆与光荣”是怎样炼成的

 

 

追记:

撰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向一些朋友求援。请他们寻找去年的邮件资料。帮助我回忆各类会议开会时间和决议内容的细节。大计和凯进等人分别给我发了一部分邮件。重新阅读去年的“史料”,发现很多有趣,且有价值的内容。例如:龚凯进当时力挺举荐夏子文的意见。大计关于“序幕”设计思想第一次披露的考证。

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去年的邮件称之为“解密资料”。既然已经解密,这里选登其中片段,作为本文的补充材料。从这些邮件中,可以看到当时他们认真负责的办事作风和充满热忱的工作态度。

同时,转发夏子文的文章节选。以便大家了解“序幕”制作的前后始末。

  评论这张
 
阅读(10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